《清廉故事我来讲》第八期——清茶一杯
2024-02-28 09:53:3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戴戈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0164

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是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,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》、中共湖南省委《关于推进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》文件精神,双峰县纪委监委联合双峰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《清廉故事我来讲》栏目,我们的栏目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传承廉洁基因,厚植勤俭节约、廉洁奉公文化基础,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,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,让以清为美、以廉为荣在双峰大地蔚然成风。

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:邓媚


各位听众朋友,大家好!我是“清廉双峰”宣讲志愿者邓媚 ,来自双峰县精神病医院,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—《清茶一杯》,该文章发表于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,作者周玉泉  。


清茶一杯话人生、叙友谊,清风明月、以廉为美,莫不乐哉。

“茶”字出于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槚,苦荼(即原来的‘茶’字)也。”茶的古称还有荼、诧、茗等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论茶甚详,其中,对茶的药理作用有如此表述:“茶苦而寒,阴中之阴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。火为百病,火降则上清矣。”

“茶”字拆开,就是“人在草木间”。由此可见,茶与人的互相映照中,有着天然的融入自然、淡泊名利的基因,也蕴含有天人合一的境界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与一杯清茶相伴,看见的是腾腾升起的茶气,闻到的是淡而弥久的茶香,品到的是略带苦涩的茶味,既有放松身心的功效,也有催人清醒的意味。

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闻于鲁周公。”中国是茶文化发祥地,在长期的品饮中,中国人赋予茶深刻的人文性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提出“精行俭德”,倡导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,可谓茶德之始。近代茶学家庄晚芳教授将中国茶德概括为“廉、美、和、敬”,并具体诠释为廉俭育德、美真康乐、和诚处世、敬爱为人。以茶敬客,同闻清香,共叙友情,康乐长寿;德重诚和,勤俭育德,清茶一杯,器净水甘。时光流逝中,茶文化的光芒由古及今,愈发耀眼。茶文化中蕴含的扬清抑浊、自我净化等优秀因子,无疑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营养素。

茶与廉的渊源,可追溯到远古。据记载,周武王在“伐纣会盟”时,“以茶代酒”招待各路诸侯和部落酋长,以此明志,增强伐纣的正义性与号召力。《晋书》记载,魏晋南北朝时,王公贵族贪敛成风、奢侈盛行,每天饮食靡费惊人。对此,一些志士主张“以茶养廉”,冀望陶冶情操、移风易俗。东晋名臣陆纳,清正节俭,以清茶、素果接待客友,传为佳话。

晚唐刘贞亮著有《饮茶十德》一文,他提出:“以茶散郁气,以茶驱睡气,以茶养生气,以茶除病气,以茶利礼仁,以茶表敬意,以茶尝滋味,以茶养身体,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。”茶润德,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”,传递着严格遵守道德规范、节约内敛的鲜明导向;茶养气,与茶为伴,时日一久,自然清气升而浊气降,有助于身体康健、心气平和;茶正行,茶的礼仪与内涵的不断滋养,有利于人们向善向上。一个人的德、气、行正了,清风正气自然水到渠成。

感谢您收听这一期的节目,期待更多志愿者参与《清廉故事我来讲》,加入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行列,我是邓媚,再会!


责编:戴戈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